歌剧:罗西尼《威廉·退尔》

罗西尼名剧 《威廉·退尔》(William Tell; Guillaume Tell)于1829年8月3日在巴黎歌剧院由阿布奈克指挥首次公演。本剧以席勒的原作为标题,但台词却用的是法语。后世也有以法语、英语为名的。罗西尼写作这出歌剧时,正是他创作力达到顶峰的37岁的中年期。最初写成五幕,但因全剧太长,后删略了第三幕。第四及第五幕合并为第三幕。之后又再修改成为四幕歌剧。

《威廉·退尔》是罗西尼创作的第三十八部歌剧,同时也是最后一部歌剧。这部歌剧一举奠定了罗西尼在意大利音乐家中的地位。

《威廉·退尔》为主角威廉·退尔的名字,在作曲与首演的法国叫《鸠姆》,在罗西尼的祖国却称为《古烈摩》,但一般都称作《威廉·退尔》。本剧最有名的《序曲》是耳熟能详的名曲,也是音乐会上的珍品,它成为标题音乐式序曲的楷模。

十三世纪,统治瑞士奥地利之总督肆意压迫人民,竟于闹市竖一长竿,竿顶置一帽,勒令行人鞠躬于帽。一日,农民射手退尔经其处,抗命不鞠躬,捕。总督命退尔幼子头顶置一苹果,令退尔以箭射之,中,方得免罪。退尔中。同时又出示一箭,曰如不幸射中幼子,即以此箭返射总督。总督怒,食前言,再捕退尔。押解途中,登舟经一湖面,风浪大作,将士危惧,退尔伺机一箭射杀总督后逃脱虎口。民众拥之,共起反抗奥地利统治,终得自由。

早在1796年,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已波及席勒故乡,他的父母姊妹都在法国驻军的势力下生活过。1801年德国与法国签订和约,使莱茵河左岸土地全部沦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使席勒回到重大的时代问题上来。他把1307年冬瑞士人民结盟推翻奥皇统治的史实和瑞士民间关于退尔的英雄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出一个反抗异族统治和封建统治、进行解放斗争的典型。它是席勒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这部剧本于1804年3月在魏玛和莱比锡演出时,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被看成是一部有高度现实意义的爱国剧本,是唤起人民民族意识和反抗外侮的有力呼声。

剧情介绍:

瑞士在未独立以前,是由神圣罗马帝国下的哈普斯堡家、沙沃伊家和朱宁根家等割据统治的。其中势力最大的是奥国的哈普斯堡家,他们中间有不少施行暴政的恶劣行政官,被管辖的民众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安东尼奥·帕帕诺

序曲:由四段构成,如同组曲。全曲描绘阿尔卑斯山下瑞士的自然环境,和瑞士革命志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进军。曲中旋律优美、 节奏活泼宛如一首交响诗。

第一段《黎明》。行板,E小调,3/4拍子。由大提琴宁静优美的独奏开始,随后以大提琴五重奏为主题,描写了瑞士山间平静的黎明。管弦乐伴奏部分,定音鼓以外的打击乐器都沉默不动。

第二段“暴风雨”。快板,2/2拍子。先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预告从远方逼近的疾风密云,随着乐器的增加,音乐似大海的狂啸恕吼,又似天上的狂风暴雨一般。不久,雨过大晴只留下远处的雷声与闪电。这段猛烈的音乐象征着革命志士的自由呼声。

第三段“幽静”。行板,G大调,3/8拍子。狂风暴雨平静后,唱出和平的牧歌。牧人传遍田野的牧笛旋律是由英国管吹出的,长笛也悠闲地应和着,吹出装饰性的助奏。这是风暴过后,一片和平宁静的田园景色。

第四段“终曲”。快饭,E大调,2/4拍子。此处描写争取自由的瑞士革命军英勇快速的进攻,以及民众因革命军的胜利而高声欢呼的情景。这段终曲是由小号独奏引导,铜管奏完序奏后,在刻画华丽节奏上,开始了大家熟悉的进行曲。中段主要由木管歌唱出来,再回到进行曲后跃入全曲的最高潮,最后在兴奋与快乐之情的尾奏上结束。这是革命成功后,庆祝胜利的欢呼。

▲ 格雷戈里·孔德


- 出处:搜狐/古典音乐.

栏目:音影
2020-08-16 (

更多浏览
费雯丽 | 唯一可以媲美赫本的女人,生得短暂,活得絢烂
杜普雷的红颜之殇:寂寞的烟花凄绝的泪
提琴双杰悉尼大剧院演奏《月亮河》
50-60年代的彩色记忆,摄影大师何藩镜头里充满生活气息的香港
普契尼《蝴蝶夫人》(皇家歌剧院/安东尼奥·帕帕诺)
超级女高音组合演唱人声版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柴可夫斯基征服世界的芭蕾三部曲
聆听巴洛克音乐,《E大调大协奏曲Op.8,No.3》
军人队列舞蹈惊呆了,我也是第一次见!
《霸王别姬》经典歌曲,内心激荡
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
原来当初《西游记》的主题曲,并不是《敢问路在何方》,而是……
大提琴演奏的《彩云追月》,美到心醉!
来自立陶宛的肚皮舞者dovile表演《女王的金字塔》
海顿大提琴协奏曲 | 历久弥新的绝色双姝
美轮美奂的人像摄影艺术
首页 搜文 留言
 微学24小时网  所属副刊:综合微文   
微文24小时   m.wx2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