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7年第23期

>>

音影 栏目

舒曼 | 最浪漫的诗人之恋

Fantasie in C Major, Op. 17

“罗伯特·舒曼的作品中,感人的精神深度与无休无止的愁绪并存。所以如果要感同身受他饱受苦难的心灵,必须重拾那被今人嗤之以鼻的浪漫主义,只要抛弃其中多愁善感的表达就行了。”著名德国钢琴家奈依对舒曼作品有着深入的探究。浪漫主义是什么?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1810年6月8日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生于德国萨克森的小镇茨维考。觉得德国不浪漫?那是因为你没去过黑森林。黑森林里那漫山遍野的针叶林造就了童话般的世界,覆盖国土31%的黑森林象征的太古神话、非日常空间、憧憬畏惧对象、异教诱惑、死的世界、牧歌风景都与浪漫主义乡愁有关。


▲ 《舒曼钢琴五重奏 Op.44
(格里莫/雷诺·卡普松/庄司纱矢香/拉尔斯·汤姆特/米沙·麦斯基) 


1800年前后在文坛上掀起浪漫主义运动,其在德国的兴衰经历了40年(1790年-1830年),这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潮影响所及非个别人,而是一整代人。德国的浪漫派与英国的雪莱和法国的雨果不同,以消极浪漫主义占主导地位,其来源于康德和斐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海涅说:它不是别的,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这种文艺表现在中世纪的短歌、绘画和建筑物,表现在艺术和生活之中。它标志德国浪漫派心灵上的乡愁之花。浪漫主义思潮特点之一是面对未知的迷茫,回首、迷恋、美化“荒城孤驿梦千里,远水斜阳天四垂”的意境以及面对水浩浩云渺渺有着一寸孤愁只自知的内心体验。歌德说过,谁想了解一位诗人,有必要去他的故乡走一走,体验一下。我们从很多19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景写生、手绘作品,就知道很多古堡废墟伴随着荒草与青藤,坍塌的祭坛不复往日的神圣,水流的磨坊转动着风车,远处的农舍和牧羊人的小木屋,蜿蜒至山上的修道院以及壮丽落日把浩浩荡荡的莱茵河照耀得光彩夺目,在脑海中清晰地涌现出来。浪漫主义另一特质是青春激情,他们大多有着最令人诧异的才华,汹涌的激情,却在最璀璨的年华戛然而止,舒伯特、韦伯、贝利尼、门德尔松、肖邦、比才、舒曼都是天才法则下恸人的短命,留给世人哀叹!

看月亮悄悄向上爬,蓝花,小蓝花,

她穿过白云游天下。

山里的花,房里的姐,最美的玫瑰花。

 

爱情主体则是激情与伤感的融合,上面这一首德国歌谣是多么美!勃拉姆斯、马克思都对这首歌谣钟情不已。1839年,22岁的马克思曾把舒曼的朋友、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学家楚卡尔马利奥创作的这首歌谣赠送给他的未婚妻燕妮,并在歌词“玫瑰”的后面写上燕妮的名字;勃拉姆斯则以此为主题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变奏曲。由此我们看这个民族,孕育了无数哲学家、诗人、音乐家,他们如何不浪漫!终使有海德格尔借法国作家纪德之口说出了通常人们的看法:“情感,即使最精美的情感,在哲学中也是没有地位的。情感据说是某种非理性的东西。”但是爱情之美好也证明其中汹涌着无法抗拒的激情力量,也预示着一定的悲剧性。1840年舒曼《诗人之恋》在五月底一个礼拜之内完成,“在可爱的五月中,当所有的花蕾开放,爱情的黎明,那时也在我心里盛开。”舒曼是继舒伯特之后成为代表性的德国歌曲作家,这是他最有名的歌曲集之一,钢琴伴奏部分的表现力,绝不输给声乐部分。恍惚看到舒伯特《冬之旅》的失意彷徨,但又不尽相同。舒曼捕捉到男子内心深处的觉察,初恋时的意乱情迷以及似乎在诉说着“爱过而失去,总比没爱过的好。”此中意思就如同现代人说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实则为自我安慰絮语。

舒曼对音乐的诚挚热爱,其赤子之心弥足珍贵,大量文笔优美,妥帖繁多的描写让我们惊叹。舒曼的历史位置是独特的,由于他的慧眼识人,周围聚集了一大群浪漫主义音乐最杰出的精英,他惺惺相惜地热心推荐,孜孜不倦地埋首于创作,同时不忘挖掘被埋没的音乐珍品。一再提及舒曼的胸襟格局,是因为这种品格难能可贵,他日俱得青山青史留千年。苍凉恬静而温婉忧郁的舒伯特《A大调第20钢琴奏鸣曲》是题献给舒曼的,而两人无缘见面,怎会有此题献?带着疑问去查找,却发现是舒伯特身后出版商转题献给舒曼的。出版商也是为了图个好价钱或其他原因所为,但也从中可见舒曼的受人敬重地位,他不止写文章为天才早夭惋惜,不止为发现舒伯特这个奇才而兴奋且赞叹不已。说起舒伯特的音乐,他总是充满感情地说:“没有一首作品不是倾诉他的心灵的。古往今来只有少数几首艺术作品能像舒伯特那样鲜明地保留下作者的印记。”舒曼的一贯风格是热情,在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刚出道时,他也毫不犹豫地给予支持,而对于年轻的勃拉姆斯更是情有独钟,真诚地帮助。舒曼没有压倒一切的巨大力量,但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染力,他站在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的中心位置。

 

舒曼对诗歌、哲学以及艺术的融会贯通,也丰富了他的音乐表达能力,使其更有感染力,更富于色彩,其作品达到变化多姿和统合连贯的程度。1838年出版的《C大调幻想曲》,舒曼在给克拉拉的信中写着:“对于这个幻想曲,只要你想起来我再也无法接近你,而不得不把你忘怀的1836年的不幸之夏,你就可以理解的。”1850年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有着“愁看柳色悬离恨,忆递花枝助酒狂”的美,其敏锐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时,其作品就越感人,这是病痛中热情、温暖的乐章。交响曲作品则带有舒曼的探索与思考,1840年在结婚的喜悦鼓动下创作《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第二年初春就完成了,爱情本就有着“一夜挽回天下春”的特效。克拉拉日记中写道:“但是关于那些花蕾、紫罗兰的芬香、绿叶的清新、鸟语嘤嘤,我永远也说不完,人们听到的这一切在青春的力量中活跃激动。”舒曼也曾热切地开导爱乐者:“听音乐的奥秘在于你能否迅速地将音乐转换成画面,当你一旦看到了这个画面,那就懂了。”

 

▲ 《舒曼第三交响曲“莱茵”》
(马立克·雅诺夫斯基/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自然风光与建筑更浓烈地、更鲜明地反映在浪漫主义音乐中。1850年,舒曼有感于莱茵河美丽的传说,两岸开阔旖旎的风光以及科隆大教堂的壮丽建筑群,他把自己的主观感受糅合进音符中去,写出了庄严雄伟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这一年,舒曼在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度过了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特别是1850年9月他参加了科隆大主教升任红衣主教的庄严仪式,我们注意聆听第四乐章,是否听到了教堂的建筑和庄严仪式在音乐中的印象化?科隆大教堂是哥特文化的代表作,尖顶模仿针叶林直插苍穹,教堂倒影在音符中若隐若现。柴科夫斯基对此交响曲第四乐章非常入迷,他借之用一定篇幅细细地分析了音乐与建筑的关系,“人类的艺术创作中没有出现过比这更为深刻有力的东西……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就能为后代人树立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交响曲……听众,正如该料到的,对这一乐章态度冷淡,但也不该因此抱怨他们。如此深刻的艺术作品,即使是行家也不可能立即透彻了解。”一直认为,最敏感与最神经质的伟大音乐家首批梯队中,舒曼与柴科夫斯基无疑是最靠前的,在音乐创作中,他们性格缺陷造成的痛苦却绽放出不朽光芒。

十年相知,十六年“花与诗”的生活,带来七个爱情结晶,带来无数音乐名作。然而这世上忧患真太多了,若说舒曼、克拉拉与勃拉姆斯之中论命运谁最凄惨悲凉的话,肯定是舒曼为最!舒曼之所以愿意入住精神病院,据说也是不想伤害妻子,他对她的爱一直都在。四十年的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触发我们不少感叹,人间仙界情侣的苍凉多是相似的,“九万里苍穹,御风弄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克拉拉与勃拉姆斯之间的关系激发了人们的想象,但人们却很少能控制其想像。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刚强的克拉拉有幸获得温热的心灵慰藉,很多时候距离与时光让疯狂的依恋会转变为深沉的友谊。其实这样更好,爱情未必是人类仅有的最好感情,那《诗经·汉广》的距离未必不美丽,在落英缤纷时节思念一个人,也是美丽而纯粹的。勃拉姆斯则心怀感激,铭记知遇之恩,1880年5月,波恩举行了舒曼纪念碑的落成典礼,期间有纪念舒曼的音乐会演出,勃拉姆斯深情地指挥了《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

 

别把克拉拉父亲维克教授看成反面人物,他曾经试图剥夺女儿的继承权及没收她的收入,以达到断绝这对情侣的关系。恰好相反,他是理智的,有着父亲的预见与远见。作为当时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必定熟知舒曼的一切优缺点,预感到女儿跟了他难有长久的幸福。只能这样说了,他是值得尊重的父亲。父爱如山,他在这对夫妇结婚后的第三年关系就和解了。曾经,他无比疼爱地说:克拉拉出生的“那天天空在飘雪,一片雪花出乎意外地落人我的怀中,我接住了——那就是你克拉拉”;而舒曼在克拉拉还小的时候就说:“我常常想到你,克拉拉,不是一个人在想着他的朋友,而是朝圣者想着远方的圣坛”父亲说是晶莹的雪花,恋人说是远方的圣坛,语言的魅力熠熠生辉,最美的都献给克拉拉了。

 

1840年9月12日,舒曼与克拉拉终于在莱比锡附近的乡村教堂中举行了婚礼。克拉拉头戴桃金娘的花冠,舒曼把他作的由二十六首歌曲组成的歌曲集《桃金娘》(作品25)送给克拉拉作为结婚礼物。《献词》就是曲集里面的第一首。

不要相信电影《亲爱的克拉拉》中那样的描写,电影中舒曼不但没有流传下来的画像英俊帅气,而且他手术后头顶发出臭味的镜头让我陷入挥之不去的郁闷,更难接受的是电影人物跟心目中的音乐家思想相去甚远。舒曼生命的最后是在莱茵河以哀歌一曲告终,悲凉至极。我宁愿他还是与克拉拉初相识时的大哥哥,是初婚时意气风发的良人,我宁愿看他的文选听他的音乐,感受他侃侃而谈的文思,想象他耕耘不缀地抒写着爱与理想。只有从纯粹的源泉,才能培养出音乐的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的维特根斯坦,自言自语地说了一个我至今还在思考的问题:“渴望没有实现会使人疯狂吗?我想到舒曼,但也想到自己。”

 

▲ 舒曼钢琴奏鸣曲音乐会(杰罗姆·罗斯)

 

文:莫敏妮
出处:古典音乐(公众号)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7-06-10[顶] (
微文周刊 2017年第23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