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6年第38期

>>

历史 栏目

历史中的乐毅

  乐毅是燕国的一名大将,他原本是魏国人,后来又跑到了燕国,被燕昭王重用。而他更为人所知的是,是他被诸葛亮写进了文章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能让智多星诸葛亮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定是一个非凡之人。但是,又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提出来,认为乐毅的评价不应该这么高,他的功绩也被史学家拔高了,那么,乐毅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乐毅先祖乐羊是魏国人,他算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乐毅曾经和法家李俚一起将魏国发展到了一个很强盛的地步。历史上赵武灵王灭掉了中山国,而就在这一年,乐氏家族便到了赵国。乐毅因为喜欢兵法,小时候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长大后在赵国被推荐为为官。

  至于后来为什么乐毅家族就到了魏国,是因为赵国发生了沙丘之乱,乐毅不得不离开赵国,而跑到魏国去做官,魏国很重视乐毅。而乐毅也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在周赧王三十一年,乐毅率秦、赵、燕、魏、韩五国联军大败齐军主力于济西,而后又单独率领弱小的燕国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攻下强大的齐国七十余城的伟大“名将”,也许灭掉一个燕国、灭掉一个宋国,可能不怎么能够凸显齐国的实力,但是败楚破秦就让齐国的实力凸现出来。

1.jpg

  要知道,在战国中期秦国、齐国一直都是实力相当,他们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东西两方的霸主,而如今乐毅能够率领弱燕的军队,大有打破这一格局的趋势,所以,这样的国力对比燕国竟然能大胜齐国。

  而率领燕国军队战胜这场战役的燕国主将乐毅,在人们的眼中,乐毅的身份一下子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大将。而后,诸葛亮的文章,又将乐毅的名气掀到了极点。而乐毅一直遭人诟骂的是他本是魏国人却到燕国当了大将这件事。本来,战国时期的人才之间的流动就很正常,一个贤才可以在多个国家任职,并不受到自身国籍和国家的限制。

 

  令人奇怪的是,他后来到了燕国,是因为他本来是以一个使者的身份去到燕国的,因为燕昭王对他极力劝说,结果乐毅反而留在了燕国。这件事在后世人眼中,感到既震惊又诧异,但是他确实在燕国帮助燕昭王打败了齐国。也算是为燕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吧。

  “燕王哙时,齐湣王趁燕乱起兵攻燕,掳掠燕国宝器运回齐国。燕人共立太子平为燕昭王。乐毅为魏昭王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昭王用为亚卿。”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乐毅因为魏国使臣的身份到了燕国任职受到了诟骂,却不能否认他杰出的军事能力。

  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大的贡献,但他指挥燕赵联军,攻克齐国七十城的傲人成绩,证明他在军事领域也是有其过人之处。

2.jpg

   而他对政治也相当有见地,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为当时的士人所向往。

  管仲善主内政,是个难得的冶国之才。齐王因重用管仲而称霸各诸侯国。乐毅,天生帅才。曾接连攻克齐国七十二座 城池,自创火牛阵,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模仿,却没有一个能超越乐毅的。

 

 

乐毅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乐毅是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魏国的使臣,出使到了燕国,因为燕国的燕昭王几句好话,给了乐毅一点甜头,乐毅就留在了燕国,成为燕国的一名大将,并率领着弱燕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让乐毅一下子就从历史舞台的幕后站到了台前。

  乐毅,出生年月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他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他先在魏国任职,后又到了燕国,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其实乐毅先祖乐羊是魏国人,他的祖先也是一位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曾经将中山之国攻取,并封地于此,他的祖先曾经和法家李俚一起,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提到乐毅,大家都会想到他在公元前284年的精彩的一战。他统帅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燕军,在和五国的军队合作,结成联军攻打齐国,接连攻下七十多座城,乐毅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他为燕国的复国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燕国能够打败齐国,很大的程度是他的作用。乐毅后因受燕惠王猜忌,转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乐毅少年时期就对兵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他早期,还曾在赵国任职,赵国人因为他喜好兵法,就推荐他做官。但是乐毅没有在燕国做多久,因为他遇上了赵国的沙丘之乱。

1.jpg

   在最后又和全家一起避难来到了魏国,有一次作为魏国使臣的乐毅到燕国,燕昭王此时刚刚经历了燕国几乎被齐国灭国的遭遇,遭受了重大挫折的燕昭王,决心振兴燕国,他发布招贤令在全国甚至在天下征求贤才,并且还修筑了黄金台专门招待这些贤才,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便心生向往之心,想到燕国任职。

  刚好燕昭王又遇到了出使本国的乐毅,燕昭王听说乐毅还是个小有名气的人,于是便极力劝说他留下。乐毅被燕昭王的诚意打动,留在了燕国,燕昭王便随即任乐毅为亚卿,将国家大事和兵权交付给了乐毅。

 

  于是,便有了后来乐毅率领弱燕的军队,联合各个诸侯一起对付齐国。最后竟然将齐国攻取下,要知道齐国曾经败秦破楚,一度成为了与秦国比肩的大国,而这样强大的齐国被乐毅率领的联军打败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乐毅的军事能力。

   乐毅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有两件事,一是辅佐燕昭王将燕国变得强大,另一件事是统帅五国联军伐齐。这也许是诸葛亮推崇他的原因。诸葛亮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那么管仲和乐毅什么关系?

  管仲,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 , 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论语》、《史记》、《管子》、《左传》、《管仲传》等都有大量关于管仲的记载。

2.jpg

  在真实的历史上,管仲和乐毅的关系不大,管仲是齐国的丞相,管仲可谓通才,其名言“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影响至今,而关于他的典故“管鲍之交”,更是一度传为了千古佳话。 

   乐毅是燕国的将领,二人并直接的联系。诸葛亮在文章里提到二人,只是将自己比作此二人而已,表达了诸葛亮对这二人的敬佩和欣赏,说明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乐毅与田单是什么关系?乐毅的百战术是怎样的

 

  乐毅是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原本是魏国的使臣,奉魏国国君之命出使燕国,却又为燕昭王的诚意所打动,最后决定留在燕国,燕国史记记载,公元前274年,燕召公为报齐国趁燕“子之之乱”杀父灭国之仇,拜乐毅为上将,联合赵、楚、韩、魏四国伐齐,乐毅就此站上了历史舞台。

  乐毅因为魏国使臣的身份投奔燕国,一直都受到了后世人诟骂,但是他最后还是依旧率领着弱燕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公元前284年他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最后扫荡了齐国七十余城池,让齐国遭受了重挫。乐毅,出生年月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他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他先在魏国任职,后又到了燕国,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乐毅的祖先曾经在赵国生活过,后来为了逃避赵国的战乱,而来到了魏国,乐毅在年幼时期,就对兵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有一点军事头脑和天赋,受到人推荐而做官。

  他后来又到了燕国,在燕昭王的说服下,乐毅受到了燕昭王的感动,决定要留在燕国为燕国效命。燕国他统帅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燕军,在和五国的军队合作,结成联军攻打齐国,接连攻下七十多座城,乐毅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他为燕国的复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可以说燕国能够打败齐国,乐毅的功劳极大。乐毅后因受燕惠王猜忌,转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1.jpg

   “毅独率燕军攻占齐七十余城,惟莒、即墨未下。以功封昌国君。燕昭王以后燕惠王继位,齐行反间计,惠王使骑劫代毅。”

  乐毅独自率领燕国的军队攻取了七十多个城市,唯独莒、即墨这两个国家没有被攻占,这次乐毅的进攻虽然没有将齐国攻取下来,但是大挫齐国,乐毅因为战绩突出而被燕昭王封昌国君。但是,乐毅在后来却以为遭到了反间计,而被燕惠王疏远、怀疑,最后避免被燕惠王杀掉而不得不逃到了赵国。

 

  史书上没有提及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城的战绩,从一个层面说他就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历史上并没有理论的建树。关于乐毅的兵法《乐毅百战术》,这本书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还不确定这本书是否真实存在,《乐毅百战术》只是在小说、影视,或者剧本里说的,是其后人根据乐毅的战略思想与战争艺术所做的总结,时至今日有没有这本书也未可知。

  司马迁引用《孙子兵法》的名句评价田单——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太史公口中的这位“出奇无穷”的将领就是田单。田单,关于他的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他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的一名将领,当时也只是齐国的一个小官。

2.jpg

  他出现在齐国危亡之际,齐国将领田单坚守即墨,他最出名的是“火牛阵”,以火牛阵击破乐毅率领的燕军,帮助齐国收复了七十余城,凭借这个他被任为相国,并得到安平君的封号。后来到赵国作将相,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乐毅和田单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相识的,他们是同路人,为了各自的使命而战,又是陌路人,他们是敌人、对手,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一次,两人终于站到了对峙的舞台。

 

 

乐毅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乐毅论里有什么内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在没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乐毅。诸葛亮为什么要自比管仲、乐毅,因为管仲奉行春秋大义,希望能够结束天下的纷争与乱局;而乐毅在攻打齐国的时候并没有全部攻取,齐地仅剩莒城与即墨,为什么乐毅将不难攻克的莒城与即墨留下,史书上记载是因为乐毅认为收复齐国,光靠武力强取是不行的,虽然把国家攻下,但是人心却难以收服,乐毅觉得应该用仁政的方式收服齐国,这便是诸葛亮欣赏其为人的一点。

  乐毅,出生年月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他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他先在魏国任职,后又到了燕国,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其实乐毅先祖乐羊是魏国人,他的祖先也是一位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曾经将中山之国攻取,并封地于此,他的祖先曾经和法家李俚一起,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年少时期的乐毅就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在赵国做事,被赵国人推荐做官,本来以为可以专心为赵国做事,却因为赵国的一次动乱而使得乐毅不得不搬到另一个国家,那就是魏国。去到魏国的乐毅依旧在魏国担任官职,魏王派遣乐毅出使燕国,魏国没有想到乐毅这一去竟不复返。

1.jpg

  燕国在乐毅还没有来之前,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这个国家才经受了齐国的摧残,整个燕国差点灭亡,燕昭王的哥哥和父亲都死在了这次战争中,燕昭王一心想要复兴燕国,于是他便向秦孝公学习,发布招贤令,广纳天下奇才。

  这其中就有乐毅,乐毅听说燕昭王为表诚意,还特意修筑了黄金台,款待天下各路青年才俊,乐毅有些心动,正好他出使到燕国,被燕昭王极力劝说,“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昭王用为亚卿。”燕昭王还送了很多屋舍、财宝给乐毅,让乐毅成为了亚卿。乐毅被燕昭王的诚意所感动,便留下来了,和燕昭王一起重新建设燕国。

 

  乐毅就成为了燕昭王的得力助手,他不仅在政治上为燕昭王提出很多意见,还在军事上帮助燕国率领军队,报了当初燕国被齐国凌辱的仇,虽然最后齐地未被尽取,但是其精神和功绩是值得赞赏的。乐毅是个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将领,却不能被称为杰出的军事家。纵观他一生,虽然率领弱燕攻占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却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理论体系,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应该说是没有的。而《乐毅论》也并非是乐毅关于军事作战的理论体系,而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撰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就是乐毅带兵征伐各地的事情,后来王羲之抄写了这篇文章,因而名声大噪。

  “毅独率燕军攻占齐七十余城,惟莒、即墨未下。以功封昌国君。”自从乐毅花五年时间攻取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后,乐毅受到了燕昭王的嘉奖,燕昭王和乐毅两人共同携手将燕国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甚至一度使得燕国跻身强国,这两人之间君臣关系十分融洽,一时间也成为了天下贤才明君仰慕的对象,可惜好景不长,燕昭王一死,燕惠王即位之后一切都变了。

 

  “燕昭王以后燕惠王继位,齐行反间计,惠王使骑劫代毅。毅惧诛,出奔赵。齐国兴兵,大破燕军,尽复失地。毅在赵,赵封于观津,号望诸君。燕惠王乃致书谢乐毅,毅复通燕,往来燕赵间,死在赵国。”

  齐国的反间计,成功挑拨了乐毅和燕惠王的关系,为了避免燕惠王怀疑,乐毅主动出逃赵国,之后多次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最后死在赵国。

 

出处:趣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6-09-14[荐] (
微文周刊 2016年第38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