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28期

>>

历史 栏目

古代两千多年出现很多盛世,为何只有隋朝“开皇之治”是个奇迹

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史中,出现过很多治世,如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一一列举,比较著名的治世有: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太康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康乾盛世等。比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战乱时期,这些治世确实极为难得,需要皇帝为首的掌权者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而在这些治世中,隋朝的“开皇之治”最为难得,堪称一个奇迹。

开皇之治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在位的前二十年(581年至600年)造就的一个天下繁荣昌盛的一个治世,因为年号叫开皇,所以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图1 杨坚(541年-604年),即隋文帝

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军事五个方面来衡量这个治世。

  • 政治上

开创出影响后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取了更加公平合理地选官制度(科举制是否是隋文帝或者隋朝创立有争议);修订出了后世经常用来“当模板、复制粘贴”的法律《开皇律》,里面的“死刑复奏制度”甚至到今天还在用——最高法院复核死刑。隋文帝还严厉打击贪吏,使得开皇时期吏治清明。

  • 经济上

开皇之治在经济上的成就是最高的,当时的国家绝对算得上富得流油,堪称中国古代国家最有钱的时期,有“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美称。这里有两个事情可以进行佐证:第一,隋文帝去世了33年、隋朝灭亡了20年的唐朝贞观11年,唐朝的监察御史马周居然向唐太宗李世民禀报隋朝的洛口仓里的粮食跟布帛还没用完;第二,1969年考古人员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有45万多平方米那么大,里面有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居然还存着50多万斤谷子,当然都已经变质碳化了。

图2 隋唐含嘉仓遗址、含嘉仓刻铭砖

  • 文化上

杨坚阻止了北周的鲜卑化政策,继续推行汉化,完成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最后一步。还把因300多年战乱而损毁、遗失文化典籍进行挽救收集,让隋朝的藏书量达到了37万卷,历朝历代最多(没有之一)。

  • 社会上

隋文帝非常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实行轻徭薄赋,本人也重上节俭,爱惜民力。使得开皇年间,社会治安良好,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

  • 军事上

隋文帝北上大破突厥,将突厥人打的满地找牙,一分为二(东突厥和西突厥),被他们尊奉为“圣人可汗”,南下攻灭西梁和陈朝,一举统一了分裂割据了300年之久的华夏大地。

然而,除了经济成就以外,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成就,开皇之治肯定不是最高的,很多治世在这些方面甚至远远超过它。

图3 东西突厥地图

那为何开皇之治为何会有这么高的地位,可以称为一个奇迹呢?主要有它几个特点:第一,用的时间短;第二,起点太低;第三,没有留下隐患;第四,记载真实可信。

“治大国若烹小鲜”、“欲速则不达”……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治理国家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因此,中国古代大多数成就高的治世都用了很长的时间,如文景之治是从刘邦去世以后,历经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多代达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而取得的,开元盛世更是在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近百年的积累得来的。而时间短的治世往往都存在不足或者瑕疵,例如,贞观之治虽然政治、文化和军事,尤其是军事上成就极高,但无奈时间太短,未能从战乱中完全恢复过来,故经济成就远不如开皇之治。而开皇之治仅仅用了二十年,如果从统一天下算起,更是只用了十一年。

图4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

俗话说家大业大,发扬光大,如果起点较高,终点往往不会太差。例如,昭宣中兴、开元盛世、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的缔造者往往继承了前人一大批遗产,即使是烂摊子,也留下了修理的工具。而开皇之治虽然也继承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的遗产,但也被后来反对杨坚篡权的“三总管叛乱”给摧毁的面目全非。开皇之治起点可能不是最低的,但相对于它的终点高度,堪称奇迹。

无论再繁荣昌盛的治世,都会在后期产生各种弊端和隐患,使得这个治世带有瑕疵。例如,太康之治留下了五胡乱华的隐患,开元盛世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永乐盛世最后几年爆发了“唐赛儿起义”等等。不过,有人会说开皇之治留下了隋朝灭亡的隐患啊。客观的说,隋朝灭亡的隐患不能算在开皇之治和杨坚身上,杨坚改年号为仁寿的那几年,确实有些年老昏聩,滥杀大臣、破坏法律等等。但这些并没有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更别说隐患了。甚至他选的接班人也不能完全称为隐患,因为客观的分析,杨广在位的前期确实延续了开皇之治,后期滥用民力、穷兵黩武等等最终导致亡国的锅不能算到杨坚的头上。

图5 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

  • 然而,疑问来了,开皇之治的奇迹,尤其是它的经济奇迹究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隋文帝当然有他的“绝招”。

第一,敢于创新。

隋朝在政治制度上敢于大胆创新,三省六部制的架构十分合理,既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又防止了专权的出现;科举制虽然不一定是隋文帝创立的,但他敢于废除士族门阀垄断官场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寒门学子就是一大创举,使得国家活力十足;“死刑复奏制度”更是看出开皇之治的法治优势。

第二,推行“大索貌阅”、输籍法和均田制。

大索貌阅,就是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看是不是隐瞒了的“黑户”,或者报了虚假年龄;输籍定样是在大索貌阅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不要小看这两项制度,在隋朝以前,由于连年战乱,地方豪强世族与官员相互勾结,虚报人口户籍,还把年龄报小、报老,目的是为了逃避国家的赋税徭役。这样搞,让历朝历代的大量人口依附于豪强世族,成了豪强世族的打工仔,百姓没有了生产力,国家也没有了税收,光便宜这帮中介了。

杨坚这两条切中要害,既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又把人口从豪强手里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把给国家纳税的人口数量提了上来。再加上实行均田制,土地国有,国家把荒地按人口平均分给农民种,土地种够几年再归农民。三项制度结合的天衣无缝,这就是杨坚一边轻徭薄赋加减税降税,另一边税收却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图6 隋五铢钱

第三,崇尚节俭、精简地方。

杨坚自小跟着尼姑长大,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使当了皇帝也是这样,少吃肉,不穿好衣服,不大操大办,简直就是现代人的榜样,他不光自己勤俭节约,还要求下面的大臣和自家人也这样勤俭,杨广就是装勤俭装的很到位才得到了杨坚的赏识,最终成了太子。全国上下都是勤俭节约之风,花销自然就小了。

另外,杨坚把南北朝地方上混乱的州、郡、县三级精简成了州、县两级,借此机会裁汰掉了一大批光吃饭不干活的官员,这一招够狠,极大地减少了地方行政经费的支出,又升下一大笔钱。

图7 隋代分郡图

第四,打仗讲究策略。

谁打仗都会讲究策略,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但不是谁都有好的策略和运气,而隋文帝恰好都赶上了。他在与北方强大的突厥作战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一边打一边搞离间计,成功的将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一分为二——东突厥和西突厥,两家还被离间搞得内斗不断,隋朝就在一边看热闹,经常是帮弱的打强的,结果杨坚没损耗什么就将突厥收拾的服服帖帖,突厥不得不尊奉杨坚为“圣人可汗”,成为中原王朝皇帝中被游牧民族尊奉为可汗的第一人。

此外,陈后主昏庸无道,整天醉生梦死,压根就没有做过抵御隋朝的工作,结果隋军南下攻陈时势如破竹,仅仅两个多月就把陈国灭亡。由于策略得当加上运气爆棚,隋朝在开皇年间虽然在军事上成就较大但损失极少。

图8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

综上所述,开皇之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中原王朝在战乱后极短时间就出现治世的奇迹,也给后世树立了一个治理国家的优秀模板。然而,奇迹的主要缔造者——隋文帝杨坚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肯定。甚至现在还不如他那被洗白成“千古一帝”的败家子——隋炀帝杨广的名气大,着实可惜。

文:博陵清河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处:搜狐 / 历史大学堂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9-07-07[荐]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28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