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24期

>>

历史 栏目

中国国运之战前传:相爱相杀200年

2019年往前推235年,一艘远航的商船,从一个建国不到十周年的国家出发,目的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古老帝国。

船上的人说他们代表一个新生的国家,诚心想跟老大哥做贸易。

当今世上两大强国的故事,始于这一年:1784年。

▲17世纪西方人绘制的中国地图。

1

1784年2月,在一阵强风暴的袭击后,北美大陆气温骤降,从缅因到弗吉尼亚的海港结起一层薄冰。

“中国皇后”号船长格林为此坐立不安,他和船上42名船员原本计划2月初就从纽约起航前往中国,却由于天气原因而被迫延迟。

自上一年9月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就亟待开辟前往远东的贸易路线。

独立战争掏空了殖民地多年来积攒的财富,战争中发行的大量纸币造成美国通货膨胀,国库空虚,战后市场凋敝,百废待兴。

战争还打破了北美大陆与英国的经济联系,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为了扼制美国发展,对其实行贸易禁运,切断了美国与英属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往来。

新生的美国犹如迷失在黑暗森林中的猎手,对外贸易困难重重,随时面临着经济崩溃的危险。

此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笔下那个遥远的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土地最肥沃、耕种最先进、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成为美国人向往的宝地。

为了追求财富,美国人开始了一次海上冒险。

曾参与签署《独立宣言》的大陆会议最高财政监督官罗伯特•莫里斯,是最早提出与中国开展贸易的美国商人之一,也是“中国皇后号”的投资人。

莫里斯是费城的富豪,托尼·史塔克式的人物,有钱又任性。

莫里斯是殖民地时期最大的走私者,当时费城消耗的茶叶中,有九成是通过走私贩入。他也是独立战争中的军火商,在福吉谷和约克敦战役中,华盛顿急需现金和供给扭转战局,全靠莫里斯雪中送炭。

战争结束后,莫里斯与其他投资者筹集资金,在波士顿购买了一艘船只,命名为“中国皇后”号,聘请有着丰富航行经验的格林担任船长,计划绕过好望角,前往中国。

▲美国富商莫里斯。

莫里斯在给友人的信中自豪地说:“我的船队将前往中国,激励更多人投入追寻财富的冒险之旅。”

不过,让人不胜唏嘘的是,这个中美贸易的领头者并没有因此走上人生巅峰。

在资助“中国皇后”号出航的几年后,莫里斯转而投身到席卷美国的土地投机风潮中,购买了大量边境土地。这些投资很多不尽如人意,最终使他债台高筑,被捕入狱,在贫困中去世,此是后话。

2

1784年2月22日,气温回暖,在计划推迟近一个月后,“中国皇后”号在纽约港扬帆起航,开始美国对华贸易的首次航行。

“中国皇后”号船底包铜,通体漆黑,船身长100英尺,宽28英尺,载重360吨。船上货物包括32吨铅、50吨木材、12桶酒、一箱毛皮(海狸皮)、2万西班牙银币和近30吨西洋参。

这一天,正好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生日,“中国皇后”号寄托着美国未来的希望,也似乎在向古老的东方帝国宣告一个新国家的诞生。

轻风拂过海面,港口的围观群众目送孤帆远影,渐渐航向大洋彼岸。

一家美国报纸骄傲地宣称:“船长和水手们……意气风发、精神饱满,自豪地作为第一批使者,在上帝的眷顾下,将合众国的商业版图扩展到遥远的东方和我们从未涉足的国度。”

此时的美国人,对中国一无所知,即便是在殖民地时期,也只有极少数人曾经踏足中国,他们只知道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帝国,那里有着无尽的财富。

由于遭到英国的贸易封锁,不是所有美国船只都像“中国皇后”号那样宛如锦鲤附身,成功到达目的地。

在“中国皇后”号还停泊在港口张罗货物时,由塞勒姆商人投资的另一艘美国船只——50吨位的单桅帆船“哈里特”号已经出发航向广州。

但是,“哈里特”号很不走运,在非洲南端的开普敦,该船受英属东印度公司警惕,被暂时扣留。

英国官员通过收买船长,以2磅中国茶叶换1磅西洋参的代价,促使“哈里特”号返航。于是,对华首航的历史终究还是由“中国皇后”号开创。

离开纽约后,“中国皇后”号一路风平浪静,唯一的惊险是出航两周后,在大西洋遭遇了持续一周的狂风。

船员们都感到无比乏味,船上的事务长斯威夫特在给父亲的信中抱怨道:“如此之长的旅途让我倍感疲劳,最难捱的是,还有1600英里才能到达终点。”

“中国皇后”号穿过大西洋,在佛得角停靠后继续航向非洲南端,并经印度洋于7月18日到达爪哇岛,这里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路标。

爪哇岛一带,经常有海盗出没,一逮到机会就攻击过往商船,美国水手人生地不熟,不敢贸然前进。

正在此时,两艘法国船经过,热情地欢迎美国人的到来,并邀请他们一起参加次日的晚餐。其中,“海王星”号的法国船长已来过中国11次,对这一带海域了若指掌,船上还配有16门轻型加农炮,足以震慑海盗。

于是,“中国皇后”号抱住法国友人的大腿,在法国船的保驾护航下航向珠江口。

1784年8月28日,在航行半年,穿过13000英里的航程后,“中国皇后”号由引水员带领,从澳门溯江而上,抵达广州黄埔港

▲清代广州黄埔港。

船上升起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星条旗,年轻的美利坚与古老的东方帝国在此初次相遇。

在这片拥挤的河道上,已经停泊了来自法国、丹麦、荷兰、英国的十几艘船只。“中国皇后” 向他们鸣礼炮13响(代表当时美国的13个州),各国商船也跟着鸣炮回礼,就连英国船员也尽释前嫌,向美国人表示欢迎。

当然,美国人更在乎的是清政府的看法,这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在中国进行贸易。

在“中国皇后”号的船舱中,藏有一份有趣的文件。

由于这是两国头一回贸易,船东们不知道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便让船长格林带上一份美国政府出具的海上通行证,以免遭到清政府怀疑。

这份内容冗长的海上通行证十分滑稽,用近乎谄媚的语气向中国表明来意,开头写道:

“致所有亲见或聆听本文件的最尊贵、强盛、崇高、杰出、高贵、庄重、睿智、卓见的皇帝、国王、王子、公爵、伯爵、男爵、勋爵、市长、镇长和所有贵宝地的法官、军官、摄政王,无论教会和世俗。”

文中申明,“中国皇后”号属于美国公民,请求允许他们“在合适的地点以适当方式从事交易。”

3

然而,与中国打交道,美国人还得从头学起。

自1757年起,乾隆皇帝实行一口通商,将西洋商人的贸易活动限定在广州一地,对外国商品征收名目繁多的税费。此后一百年间,广州十三行为清政府贡献了40%的关税收入。

▲乾隆皇帝。

在“广州体制”下,洋商到中国贸易,要先拜会澳门海关,面见当地官员,知会到港后取得部票(放行到下一站的官方许可),再由澳门海关的引水船引至虎门海关。

虎门海关负责记录外国商船的船员和武器数量,之后商船带着新的引水员驶向广州,由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进行关照和保护。行商对外国人在广州的行为全权负责,如果外国商人违反规定,行商有权终止交易。

外国商船在黄埔停泊后,行商会邀请海部大人(粤海关监督关部正堂)上船参观。上船后,双方分别发表冗长的致辞,接着由海部评估港口费用,向外国人收取“规礼”“船钞”

外国商人可能比当时的中国人更能体会清政府的堕落腐败。

有时,海部会向商船的“随船大班”提出观赏船上的珍奇物品,如西洋钟、珠宝等。这些宝物摆出后,海部就会挑选最好的几个,由行商代表他买下。这些商品往往会被海部作为礼物,送给长官。

上述程序完成后,船上的水手大都在黄埔港待命,由随船大班带上需交易的货物,前往广州十三行商馆。商馆区兼具交易和住所之用,一面临珠江,三面围墙。

每次交易季临近结束时,外商采购到的货物就要转送到商船上,在支付更多规礼,得到盖有海部大印的关文后才能离港。

“中国皇后”号初来乍到,没有自己的商馆,又是多亏法国老表伸出援手,在十三行商馆区为美国人提供了一处空房子。仅仅一个月后,美国商馆就在珠江畔建成。

秋去冬来,“中国皇后”号在广州停泊了四个月,随船大班、日后的首任美国驻广州领事山茂召,在行商的协助下与中国商人进行交易。

12月28日,“中国皇后”号启程返航,满载而归,收获700箱武夷茶、100箱熙春茶、2万匹南京棉和一大批瓷器、手工艺品,于次年5月回到纽约。

中美第一次贸易合作圆满结束。

山茂召对美国政府递交报告,自豪地表示:“你们可以放心地看到,我们已经友好地与地球另一边的东方帝国打开了交流的通道。”

4

“中国皇后”号返美后,迅速在北美大陆掀起一阵“中国热”,12万美元购得的中国货立马被销售一空,就连华盛顿本人也跟商人购买了三百多件瓷器和精美的茶壶、象牙扇。

此次航行美国商人仅仅获利3万多美元,算不上救命钱,但对年轻的美国而言意义非凡。从此,美国终于打开新的贸易窗口,打破英国的贸易封锁,行将崩溃的经济重焕新生。

▲中国皇后号。

从1784年到1814年,先后有近300艘美国商船前往广州,进行了六百多次航行。除此之外,还有无数走私船只没有被官方记录在册。

中美贸易还推动了美国“西进运动”的发展,为了寻找前往中国的捷径,美国商人开拓西部,由陆路直通太平洋沿岸,再从太平洋航行到中国。

为了找到更多货物与中国商品交换,美国商船的踪迹几乎遍布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

19世纪初,美国商人在夏威夷岛上发现在中国能获厚利的檀香木,又将其建设为太平洋的交通要冲。从此,美国商船络绎不绝地驶向夏威夷群岛,此地后来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

不过,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同美国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有利地位。

作为中国茶叶、生丝和棉布的重要市场,仅在1805至1815年十年间,美国输往中国的金银价值为2270万美元,而输往中国的货物只有1000万美元,金银两倍于货物进口。

在建国几十年后,美国超过荷兰、丹麦、法国,跃居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二位,仅次于英国。

5

与美国对华贸易的热情洋溢相反,清政府对新来的美国人似乎并不感冒,甚至有些冷淡。

由于外貌和语言相近,清政府一开始将美国人错认为英国人,分辨清楚后,将他们称为“生番”。后来为了与其他外国人区分清楚,又根据商船悬挂的国旗改称他们为“花旗鬼”

直到30年后,有“一代硕学”之称的阮元调任两广总督时,在编著《广州通志》时还错将美国说成是在非洲境内。

当时,中国人对美国的称呼多达90多种。单单是对美国总统的翻译就有40多种,中国人或直接称其为“头目”,或音译为“伯理玺天德”,更不知道大洋彼岸竟然还有华盛顿这样甘愿放弃权位的人物存在。

▲美国国父华盛顿。

山茂召回忆,他曾向中国人展示一幅地图,“说明我们国家的旗帜,目前正在增长的人口,但对于中国产品可能有的广阔市场前景,他们没有表示出丝毫兴奋。”

不单单是针对美国,为了限制洋人,道光皇帝颁布《八条章程》,其中明确规定:

夷人不得随意在海湾游玩,不得将交税货物卖于民人,以免走私货物。妇女、枪炮、戈矛和其他任何武器不得带入商馆。
夷人不得在省河划船游乐,每月只3天可外出兜风,到花园和佛寺游玩,每次不得超过10人,游毕必须返回商馆,不得在外过夜,或聚众滥饮。

除此之外,清朝律例还限制了外国人在广州逗留的时间,洋商在广州备受制约。

6

尽管互相不了解,可在中美早期贸易交往中,双方相处融洽,很少发生摩擦,甚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早期对华贸易中,美国人了解中国的渠道一部分来自进口的货物,包括中国瓷器、绘画、丝绸、扇子、家具等,一部分来自日常交往的人物,比如中国商人。

十三行中,美国人最敬重的行商是怡和行的伍秉鉴,外国商人更喜欢直呼其商名“浩官”。

伍秉鉴为人慷慨,处事温和,深得外国商人信任。

有一回,来自费城的美国商人威尔考克斯欠了伍秉鉴72000美元。伍秉鉴二话不说,接受了威尔考克斯对欠款开出的期票,放进自己的保险柜中,之后几年都不再提起此事。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威尔考克斯已经许久没有回美国,就问他为什么滞留广州。

威直言不讳,称自己思乡心切,但一定要还清债务才回。

伍秉鉴才想起威欠自己一笔钱,就问他如果债务一笔勾销,是否就可以回国。

威尔考克斯点头称是。

伍秉鉴听完,让手下取出期票,当着对方的面撕碎,扔进了废纸篓。他告诉早已目瞪口呆的威尔考克斯,现在债务已了,你随时可以回家了。

威尔考克斯感动不已,对伍秉鉴连连感谢,不久就起程回国。

▲十三行首富伍秉鉴。

伍秉鉴的真诚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在同外商的生意中赚得盆满钵满。

到19世纪30年代,伍秉鉴的财富一度达到2600万银元,而且还依靠美国友人担任代理,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等业务。

如果那时就有胡润富豪榜,伍秉鉴一定名列前茅。然而,凭借行商的身份致富,也注定了其凄凉的结局。

7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随着中美贸易的深入,美国开始参与鸦片贸易,输入中国的鸦片量由早期的一两百箱,发展到1500箱之多,就连伍秉鉴等富商也被卷入这一罪恶的贸易。

到19世纪早期,随着清政府加强对鸦片贸易的控制,两起与美国人有关的事件引发中美两国的贸易冲突。

1817年5月,中国海盗袭击了美国商船“沃巴什”号,杀死船上多名船员,盗走了1万银元和35箱鸦片。

毕竟人命关天,当地政府迅速将海盗抓拿归案,其中5人被处死,货物全部归还美国。

但是,在货物中发现的鸦片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官方第一次对美国走私鸦片进行谴责。

广东巡抚陈若霖授意行商,要求美国领事写信告知美国总统,禁止向广州输入鸦片,一经发现,将会扣留船只。随后,担保“沃巴什”号的行商为此被罚款30万元,但这并无法阻止洋商将鸦片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十三行商馆。

1821年,“德兰诺瓦”事件再次引发中美贸易危机。

当年5月,美国商船“艾米丽”号停泊在广州黄埔港,船员德兰诺瓦与当地妇人郭梁氏买水果时发生争执,竟从船上扔下一个瓦罐,击中郭梁氏的头部,致其落水溺亡。

案发之后,中美双方各执一词,中方认为德兰诺瓦行凶杀人,美方却说妇人落水纯属意外。

当时的美国领事为避免麻烦,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赔偿妇人家一笔钱了事。于是成立了一个由美国商人、船员组成的15人委员会,将凶手关起来,准备自行审判,这可说是美国在华行使领事裁判权的初次尝试。

与此同时,番禺知县已通过验尸,确认郭梁氏是被击伤落水而死,便上门要求美国人交出凶手。美国人始终认为此案“有失偏颇”,拒绝交人。

双方僵持了三周,广东当局将美国在广州的货船全部封舱,中止一切与美国人的贸易,并将负责“艾米丽”号贸易的行商和翻译全部收监。如果不交出凶手,连生意都没得做了。

中国实行禁运后,美国人产生动摇。

到了10月23日,“艾米丽”号不再抵抗。差役上船将德兰诺瓦缉拿归案,由广州知府和南海、番禺知县会同审理,判处德兰诺瓦绞刑,四天后处刑。审判期间,并没有任何美国人在场。

29日,中美贸易重开。不曾想,事件进一步发酵。

“德兰诺瓦”事件过后,广东当局又在“艾米丽”号上发现了鸦片。两广总督阮元大怒,认为“该船必系专为贩卖鸦片而来,情极可恶”,要将其驱逐出境,从此不准再来粤贸易。

▲手执烟枪的清朝官员。

两起案件进一步引起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警惕,外国商人只好将鸦片的交易地点暂时转移到澳门东北方的伶仃岛上。

而事件中清政府对洋人的强硬手段,也成为日后西方列强在不平等条约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的缘由之一。譬如英国人就对美国人的妥协十分愤慨,认为“美国人就这样卑鄙地将船员扔给清帝国‘残酷’的法律处置……应该永远唾弃这种行为”。

这一切,不过只是开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

中美贸易的恩怨情仇在此后两百年里还将不断上演,故事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多林:《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林坚:《远渡重洋:中美贸易二百年1784-1999》,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李国荣 、 林伟森:《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美)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出处:搜狐 / 最爱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19-06-09[荐]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24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