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44期

>>

音影 栏目

《唐璜》| 莫扎特歌剧的另一座丰碑

莫扎特两幕歌剧《唐·乔瓦尼》(Don Giovanni),又被译为《唐璜》,1787年10月29日在布拉格城邦剧院首次上演。该剧基于西班牙传说中一个虚构的放荡诱惑性人物唐璜(Don Juan)创作而成,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撰写。按那个时期的通用说法,彭特的脚本被称为诙谐戏剧,表示严肃和滑稽创作手法的合二为一;莫扎特则将其归为喜歌剧一类。虽然有时被归为喜剧类,但实际上《唐璜》是一部融合了喜剧、情节剧和超自然元素为一体的歌剧。在《唐璜》中,我们看到个人被放到上帝和世界的对立面完成他的宿命,或者是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过活。故事中的巨大悲剧已经通过无与伦比的音乐方式达到了,尽管采用了温和的方式。

 

 
▲ 罗德尼·吉尔弗利/塞茜莉娅·巴托莉/哈农库特/苏黎世歌剧院

 

创作背景和首演

作为1787年1月和2月期间巡游布拉格巨大成功的标志,莫扎特受托创作了这部歌剧。其素材的选择可能是考虑到歌剧《唐璜》(Don Juan)在布拉格的悠久历史,十八世纪歌剧《唐璜》这样的体裁风格起源于布拉格。在尼森的记录中,莫扎特曾说:“《唐璜》不是为维也纳人写的,而是为布拉格人民写的,更是为我和我的朋友们写的。”莫扎特常常会说:“吉普赛人是最理解我的人。”当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布拉格受到极大追捧时,莫扎特说:“吉普赛人这么理解我,我一定要为他们写一部歌剧。”这部歌剧就是《唐璜》。

莫扎特的《唐璜》于1787年在布拉格首演。同一年的年初,另一部类似的歌剧《唐·乔瓦尼·特诺里奥》(Don Giovanni Tenorio)则在威尼斯首演,该剧的脚本撰写者为乔瓦尼·贝尔塔蒂,作曲者是朱塞佩·加扎尼加。彭特的脚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贝尔塔蒂的脚本而创作,尽管他不愿意在几十年后所写的回忆录中承认这一点。

《唐璜》最初是定于1787年10月14日,当奥地利公主访问布拉格时在布拉格首演,然而剧作的准备工作并没有能够如期完成。根据国王的指令,那天的演出改为《费加罗的婚礼》。剧本最后的了手几乎是和彩排同时进行。直到10月28或29号,彭特被召回维也纳创作另外一部歌剧时,总谱才全部完成。关于最后一刻才完成序曲的报道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在首演前一天就已完稿,有的则认为直到最后一刻才搁笔。鉴于莫扎特在10月28日写完整部歌剧的事实,序曲完成于首演前一天的说法比较可信。

1787年,莫扎特歌剧《唐璜》在布拉格首演时,其全称为《对放荡男人唐·乔瓦尼的惩罚,两幕诙谐戏剧》(Il Dissoluto Punito ossia il Don Giovanni – Dramma giocoso in due atti)。就像莫扎特其它作品在布拉格受欢迎程度一样,演出大获全胜,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据《布拉格邸报》报道:“鉴赏家和音乐家们说,布拉格从来没有听说过类似的作品”。“这部歌剧的演出难度非常之大”。来自维也纳《省内新闻报》的报道则说:“莫扎特先生亲自指挥,受到了济济一堂人们欣喜若狂的欢迎。”

《唐璜》是一部特殊种类的诙谐剧。它的情节根据中世纪的传说,从十七世纪初起,它经常被文学和音乐加以改编。但是,莫扎特第一次把它用在歌剧中,严肃地解释唐璜的性格——不是作为一个荒唐的人物和可怕的亵渎神灵者的怪异混合物,而是一个浪漫的英雄,一个反权威者,一个公共道德的蔑视者,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勇敢而不知悔悟,直到最后。是莫扎特的音乐而不是达·蓬特的脚本抬高了唐璜的这种地位,同时也向后世人展示了他的贪婪和自私。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想象力喜欢序曲开头几个小节中的那种魔鬼般的性质,它又由于墓地场景中的长号音响和终场石雕的幽灵而得到加强。其他一些角色,虽然遭到微妙的嘲笑,必定也有严肃的一面:悲剧性的唐娜·埃尔维拉不断地抱怨唐璜抛弃了她,而莱波雷洛并不完全是喜剧中充当仆人的丑角,而是显示出他深刻的敏锐和直觉。
 
第一幕第五场从音乐上描绘了三个人物:埃尔维拉的具有愤怒的大跳旋律,被弦乐激动的跑动音和震音所助长;同守口如瓶、轻松愉快和嘲讽讥笑的唐璜音调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莱波雷洛看似无聊的喋喋不休,降低了他作为一个被抛弃妇女受伤心灵救治者的作用。
 
在随后著名“名单咏叹调”中,莱波雷洛按国家历数他主人的猎取物,并描述他喜欢的女人种类,显示了莫扎特喜剧艺术中严肃的一面。我们在惊叹他性格描述的细节、具有活力的歌词、和声的明暗层次,以及全剧的配器之余,不得不对这部歌剧中这个最有趣的部分采取严肃的态度。这首咏叹调分为两个不相连的部分,一个用普通拍子的快板,另一个用了小步舞曲节拍的活跃行板。

——摘自《西方音乐史》

维也纳修订版本


▲ 1788年维也纳首演海报

1788年5月7日,莫扎特同样指挥了这部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演。为了这次演出,莫扎特新创作了两首咏叹调以及相应的宣叙调——唐·奥塔维奥的咏叹调“她的心情平静”(Dalla sua pace K.540a,4月24日为男高音演员弗朗西斯科·莫雷拉而作),埃尔维拉的咏叹调“多深的罪孽……那个忘恩负义的人背叛了我”( In quali eccessi … Mi tradì quell'alma ingrata  K.540c 4月30日为女高音演员卡特丽娜·卡瓦列里而作)——以及莱波雷洛和采琳娜之间的二重唱“你这对纤纤小玉手”( Per queste tue manine K.540b,创作于4.28日)。莫扎特还在最后的结局中做了一些删减,以便使剧作更加简短而深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安娜和奥塔维奥、埃尔维拉,采琳娜和马赛多、莱波雷洛泄露他们未来计划的段落“现在,我的宝贝”(Or che tutti, o mio tesoro)。为了将“那一定是她遇到的幽灵”( Ah, certo è l'ombra che l'incontrò)直接和表达该故事寓意的“这是降临到妖魔鬼怪身上的劫数”( Questo è il fin di chi fa mal)相衔接,莫扎特创作了一个不同版本的“所以恶棍可以坠落与<罗神>普罗塞耳皮娜及岩体呆在一块!”( Resti dunque quel birbon fra Proserpina e Pluton!)。这些删减和变动之处,在剧院和录音时都很少演出。

 

 
▲ “让我们携手同行”(多明戈/阿伊达·加里富林娜)

 

后来的演出传统

直到二十世纪初,歌剧最后的合唱部分通常都被删减,显然这一传统做法很早就开始了。根据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有关吉普赛人回忆录中的内容,最后的合唱部分,只在布拉格那场首演中出现过,之后在最初版本的演出中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这段合唱也没有出现在1788年维也纳演出的剧本中,因此电影《莫扎特传》中描述的维也纳首场演出结局中没有这段合唱是准确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一定是得到了莫扎特本人的认可。尽管如此,在今天,最后的合唱已经几乎被完整推出。

这部歌剧的现代版本中,有时既会包括原版中唐·奥塔维奥的咏叹调“我亲爱的宝贝”( Il mio tesoro),也有维也纳首演时,为男高音演员弗朗西斯科·莫雷拉量身定做的这首咏叹调的替换之作“她的心情平静”。埃尔维拉的咏叹调“多深的罪孽……那个忘恩负义的人背叛了我”,通常情况下也都得到了保留。而二重唱“你这对纤纤小玉手”,以及维也纳版本中涉及到莱波雷洛和采琳娜的所有陪衬场景,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

虽然在布拉格和维也纳首演中,马赛多和督察这两个角色皆由同一位歌手扮演,但在现当代的版本中,通常情况下已由不同的歌手演唱(除非受到诸如财政或排练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最后一场,督察退场后恶魔的合唱,为接下来扮演马赛多的演员上场表演六重唱,提供了更换戏装的时间。

配乐手法与乐器规模

剧中的乐器为:
木管乐器:两支长笛、两把双簧管、两根单簧管以及两支低音管;
铜管乐器:两把圆号、两把小号、三支长号(中音、高音、低音);
打击乐器:定音鼓
弦乐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
曼陀林

此外,作曲家还指定了偶尔出现的特殊音乐效果。第一幕结束时的舞厅场景中,莫扎特要求舞台上的数组演员,与乐池里的管弦乐队同步,分别演绎各自的舞蹈音乐,三组演员里的每一组都按各自的韵律表演(一个3/4拍的小步舞、一个 2/4拍的对面舞以及一个快3/8拍的农民舞),作为剧中主要人物舞蹈的伴舞。在第二幕中,观众可以看到唐璜在弹奏曼陀林,由拨弦乐器伴奏。也是在第二幕中,表达两个督察干预的咏叹调“极光下的骑士”( Di rider finirai pria dell'aurora)和“大胆,死亡的和平”( Ribaldo, audace, lascia a' morti la pace),则由一个双簧管、单簧管、低音管以及(与弦乐器里的大提琴和低音弦乐器共同演奏的)长号组成的管乐合奏进行伴奏。这样的器乐和声乐的创作手法,都让人很容易联想起莫扎特另一部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中海神尼普顿的声乐特征。

剧情简介

唐璜,一个年轻、傲慢、淫乱的贵族,其杀父之仇、辱妻之痛、始乱终弃之恨等种种恶行已引起众怒,并在众人心中燃起熊熊复仇之火。直到他遇到不能杀戮、殴打、耍伎俩以及以智取胜的对手。

唐璜夜闯老骑士(Commendatore)唐·佩德罗女儿安娜的闺房,因安娜喊叫杀死了前来援救女儿的老骑士。此后,他又对村姑采琳娜起了歹心。但其真面目被遭之遗弃的意大利女子埃尔维拉与安娜的未婚夫奥塔维奥揭穿。在教堂的墓地里,玩世不恭的唐璜竟站在老骑士的石像前邀请石像到他家里去吃晚饭。石像果然赴约,一声巨响,地面裂开,拒不悔改的唐璜被石像拉进了阴曹地府。

第一幕

第一场:督察的花园
督察唐·佩德罗之女安娜,遭唐璜调戏;在与唐璜的决斗中,佩德罗中剑倒地身亡;不知真相的安娜与其未婚夫奥塔维奥发誓要报杀父之仇。

第二场:唐璜邸宅外的一个公共广场
广场上,唐璜和其仆人莱波雷洛谈话时,被其抛弃的女子埃尔维拉认出;尚存幻想的埃尔维拉从莱波雷洛那里得知唐璜曾勾引过两千多名女子,方大梦初醒。

第三场:野外农庄
农庄里,唐璜又打起了农女采琳娜的歪主意,并威胁其未婚夫马赛多;埃尔维拉带走了淳朴天真的采琳娜;安娜和奥塔维奥请求侠客唐璜替父报仇,但很快意识到仇人正是唐璜;唐璜则和莱波雷洛继续谋划招待农民宴席上的勾引之计。

第四场:唐璜邸宅外的花园
满怀歉意的采琳娜和马赛多跟随淫心未泯的唐璜,进入聚集了农民的唐璜邸宅;安娜、奥塔维奥和埃尔维拉带着假面具,也进入屋内,在著名的小步舞曲声中,唱出复仇之志。

第五场:唐璜的舞厅
室内,戴着假面具的来宾翩翩起舞;采琳娜受诱进入唐璜的房间,遭非礼后发出痛苦的尖叫声;唐璜欲嫁祸于莱波雷洛;采琳娜公布真相后,众人纷纷摘下面具,指责唐璜恶行昭彰必受报应。


第二幕

第一场:埃尔维拉的屋外
被唐璜用金钱安抚过后的莱波雷洛,和唐璜互换了衣服以配合主人勾引埃尔维拉的女佣;马赛多和一群农民进入屋内要杀了“唐璜”,在农民追赶“唐璜”之时,唐璜痛殴了马赛多并逃跑;闻讯而来的采琳娜以温柔的咏叹调安慰未婚夫。

第二场:黑暗的庭院
假扮唐璜的莱波雷洛,想方设法摆脱穷缠不舍的埃尔维拉,正当他要逃跑之时,安娜与奥塔维奥,采琳娜与马赛多,也从不同方向赶到,且与莱波雷洛碰了个正着;奥塔维奥也要杀了“唐璜”,但遭埃尔维拉求情;莱波雷洛吓得赶紧吐露实情并求宽恕,且趁机溜之大吉;奥塔维奥则要继续告发唐璜。

第三场:塑有督察雕像的墓地
唐璜漫步进入督察的墓地,莱波雷洛无意中也来到了这里,主仆两人再次聚首,莱波雷洛提醒唐璜处境危险但遭嘲笑;唐璜的笑声被雕像发出的声音打断,他被石像警告:“其笑声不会持续到日出”;在主人的命令下,莱波雷洛读出雕像底座上的碑文:“我在这里等着报复杀害我的歹徒”;唐璜邀请石像和他共进晚餐,出乎其意料的是石像竟颔首很肯定地接受了邀请。

第四场:唐娜·安娜的房间
安娜对责难她延迟婚期的奥塔维奥表示:由于父亲之死,自己已经没有结婚的心情。

第五场:唐璜的房间
唐璜在室内独自用餐,莱波雷洛在一旁偷吃;埃尔维拉进来规劝唐璜早日悔悟无果;石人到来,希望唐璜悔改但遭拒绝;这时,地中冒出火焰,唐璜在恐惧之中,下了地狱。

 

 
▲  “我的夫人,请你看这张名单”(欧文·施罗特)

 

文化影响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在其著作《非此即彼》中有一长篇散文。他认为:“在所有经典作品中,《唐璜》是立足点最高的”。法国作曲家古诺则写道: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无瑕疵的作品,具备了不间断的完美”。最后一场中唐璜的拒绝忏悔,对包括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内的许多作家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迷人的哲理和艺术话题。萧伯纳在其四幕戏剧《人与超人》中模仿了这部歌剧的创作手法(他明确提到莫扎特为终场督察和唐璜之间的对峙所谱写的音乐)。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称《唐璜》是“上帝所创三件最美好事物之一。”普鲁士浪漫作家E.T.A.霍夫曼根据这部歌剧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唐璜》:叙述者遇见了唐娜·安娜,并将唐璜描述成一个反叛上帝和社会的英雄,从而使这一角色具备了审美意义。

其他作曲家笔下的唐璜

莫扎特歌剧《唐璜》的常演不衰,引发了其他作曲家对原作的广泛借鉴和改编。其中最著名也许是最有音乐色彩的,是李斯特的歌剧幻想曲《唐璜的回忆》。第一幕最后一场里的小步舞曲,经莫里兹·莫什科夫斯基、西伊斯蒙德·塔尔贝格改编,分别用在了他们各自作品当中。根据唐璜和采琳娜的二重唱“我的声音在呼唤你”( Là ci darem la mano),肖邦将其改编成钢琴和管弦乐队的变奏曲。贝多芬和德国作曲家弗朗茨·但济,也根据同样的旋律创作了变奏曲。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贝多芬根据安东·迪亚贝利一首华尔兹创作、包括33个变奏的《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也被世人称为最伟大的键盘变奏组曲。其中第22个变奏引用了莱波雷洛咏叹调“白天黑夜累得要命”里的旋律。

另一则趣话是:柴可夫斯基对歌剧《唐璜》和他的作者,充满了敬畏之情。1855年,莫扎特的戏剧原稿在伦敦被法国次女高音保莉娜·维亚尔多购买。维亚尔是柴可夫斯基非正式未婚妻Désirée Artôt的老师,她可能劝说过自己的学生不要和作曲家完婚。维亚尔将这部手稿保存在巴黎家中的神龛里,受到过很多人的参观。1886年,柴可夫斯基拜见了在巴黎的维亚尔,说当注视着这部手稿时,他是“出现在了神的面前”。所以1887年这部歌剧诞生百年之时,柴可夫斯基受其激励,创作了一些纪念莫扎特之作,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柴可夫斯基并没有采用歌剧《唐璜》里的任何旋律,取而代之的是,他选择了四部莫扎特鲜为人知的作品,改编成被他称为“莫扎特之声”(Mozartiana)的《第四管弦乐组曲》(fourth orchestral suite)。在布拉格纪念《唐璜》诞生一百周年的那场演出中,剧中扮演唐璜的西班牙男中音歌唱家马里亚诺·帕迪拉·y·拉莫斯,成了Désirée Artôt的丈夫。

除了改编成器乐作品以外,《唐璜》中的典故也出现在了其它一些歌剧中: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中霍夫曼的友人尼可劳斯,在剧中演唱了一小段莱波雷洛咏叹调“白天黑夜累得要命”;罗西尼歌剧《意大利的土耳其人》,剧中土耳其国王瑟林姆上场时,则引用了督察的音乐。

此外,意大利作曲家费鲁乔·布索尼、法国新古典主义作曲家让·弗朗赛,也对剧中咏叹调“Deh, vieni alla finestra”进行了不同的改编,形成了自己的新作。

出处:enjoyGUDIAN 古典音乐(公众号)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8-10-31[顶]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44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