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7年第41期

>>

音影 栏目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 千秋无绝的诗歌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听到,就以最完美的形式占据我的头脑中,现在听与从前听都是同一感觉,就是,由弦乐铺垫下钢琴声石破天惊而出,随之一泻千里的气势,顷刻间就被征服。肖邦是最得巴赫、莫扎特真传的浪漫派作曲家,他的作品吸取德奥古典加上源于意大利歌剧衍生而来的旋律意识,以及支撑旋律线的方式,让一切都欣赏起来爽心悦目。李斯特比肖邦年少一岁,却比肖邦多活了37岁,他对肖邦有无穷无尽的怀念,他说“肖邦的东西是那样玲珑剔透,要把它再现出来,那笔触至少也得有点儿空灵才行,我们并不妄想,在这几行字里我们已经能做到这一点。”

 
第17届肖赛第一名韩国人赵成珍
 

 

一直以来认为钢琴协奏曲是非常美妙的一种音乐形式,莫扎特的秀雅流馨,舒曼的温情闪烁,李斯特的大气磅礴……虽然无数次被各种协奏曲感动,但我还想说,肖邦的《E小调协奏曲》是我的最爱,它美到你无可方物。特别是第一乐章隐藏的力量可见肖邦的激情,是青春、是热忱、是畅快,当然,还有一丝淡淡的忧愁。这跟他的作曲风格并不背道而驰,而是复杂个体中呈现的阳光一面,每次聆听总有回到青葱岁月的激动。

 

肖邦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仅仅两首,而且都是在1830年离开波兰之前所作,二十岁不到的人儿就写出这么灿烂的波兰音乐,就算其中带些青涩,也让后世的膜拜犹如滔滔江水之连绵不绝。他的作品具有波兰平原低地气息,弦乐的色泽糅合了丰盛的林木与泥土的芳香,还有斯拉夫的音型与德奥的结构,这才是波兰音乐。当时的波兰环境显然不足以盛放肖邦的音乐才华,他要不负众望奔赴他乡寻求音乐的发展。从早期的协奏曲中,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期的肖邦已经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了。华沙时期是肖邦一生中最惬意幸福的时期之一,尽管他在一些信中表露出拜伦式的伤感主义与失望。他如当时的波兰年轻人一样,沉溺于荣耀、欢乐、舞蹈、爱情中,英勇地把希望寄托在维也纳会议上,而在双面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下继续做着梦。1830年3月17日,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首先在华沙演出。半年后的10月11日,《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才在华沙首演。首演后肖邦便永远寄居他乡了。跋涉过山路,辗转日复落,更迭又一年。此后他在离开祖国的日子,思怀故乡的紫罗兰。星光如月映长空,惊奇愁眠夜向中。他如波兰诗人所写“我们坐在大教堂脚下,轻声谈论着灾难,前程,未来的担忧,而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在明亮的影子里谈论黑暗。”

 

浪漫主义对“美”的观念,有些层面的确戛戛独造,难能可贵的是肖邦的创造性,他探索钢琴的技术源泉与表现潜力,表现出无穷无尽的独创性和精湛技巧。肖邦有着天然的在钢琴上即兴创作才能,而且有着一气呵成的流畅,一喷而发的激情,十分情绪化。但不等于他不受古典派严格对位格律等约束。肖邦的这些用古典精神创作的经验中闪烁着稀有的崇高的风格和情趣,而且常常包含着十分宏伟的气魄。这在他的协奏曲中就已经表现出来。第一钢琴协奏曲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他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写出了这首曲子。作品中,灵动如脱兔的音阶下行,晶莹如冬青子的音色,贝里尼式的意大利抒情旋律,无不匠心独运,体现一种美的张力和震撼力。

 

第一乐章

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E小调

播放音乐

▲ 阿格里奇/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


一开始就显得高洁自许,诗意萦绕。运用适合体裁的修辞程序,以撩动高贵激情之语言,呼应了肖邦自童年开始就接触到他的气质所需要的优雅和华贵。他以挥洒自如的“庄严快板”唤起我们兴奋,我们似乎听见了一切不平坦的、惊心动魄的感情倾泻。“耽于梦想、优雅、敏感、感情充沛、高尚”,舒曼为肖邦的协奏曲概括出这些美质,在第一乐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可以说评价精准无比。

 

第二乐章

浪漫曲(Romanze.Larghetto),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

播放音乐

-▲ 阿格里奇/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


如果说有一种单独的情感弥漫在浪漫主义时期,那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就是浪漫主义一词最中心的含义。举例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爱情故事就抓住了浪漫主义时代公众的想象力。这种对爱的无止境的追求,对难以达到的爱的寻觅变得挥之不去。当人们用音乐来表现时,就产生了浪漫主义音乐中最常听到的渴望和思慕的声音。肖邦曾在给友人的信中,称慢乐章表现的是春宵明月之景——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多美的春夜啊!朦胧月色中,馥郁的玫瑰和精致的茶花撇在一边,幽艳暗香的空气中,却是西方马鞭草隐隐的清香。春宵总有等待,心情仿佛像等待恋人叩门的声音。肖邦常驻华沙贵族圈,听惯了长裙曳地的窸窸窣窣和年轻的笑颦浅语,他自己则喜欢轻轻地念当红诗人苏梅的两句诗;“谢米达,我爱你,我的心总是飞向你的身边,有时象熏香的烟,有时又象狂风暴雨。”于是,我们常被他蹑手蹑脚,生怕惊醒春梦而感伤。对他运用小的“装饰”音群甚喜爱,此最能表达心底隐秘的情思。这种装饰群好像闪烁着虹彩的露珠,一滴滴地落在旋律上,顿有心起微澜,波光滟滟之感。如此赋予诗意的想象,音乐才具有神秘的魔力。

 

第三乐章

回旋曲(Rondo Vivace),甚快板,E大调

播放音乐

-▲ 阿格里奇/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


末乐章如小驹肆意奔跑,它的回旋是无牵无挂的翩翩起舞。在阿·海德利的《肖邦传》中,揭示了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末乐章都根据在维也纳受到欢迎的波兰舞曲形式创作。舞曲节奏上与波兰南部的克拉科维亚克民间舞蹈有关。丘陵上散落着无数小块耕地,是波兰南部迷人的景色特征。每年9月份,这幅美丽画面开始跃动起来,农民忙着在冬天到来之前做最后的农活。阿图尔·鲁宾斯坦在《我的青年时代》里描绘的美景自然在头脑中显现,“我个人偏爱波兰的秋季,还有它温柔、忧郁的黄昏,此时大自然浓淡相间地涂着金色、棕色和黄色,成为肖邦一些最动人夜曲的天然背景。”不止是夜曲,这种民族元素出现在肖邦所有的音乐中。这儿可猜测是庆祝丰收而选取的舞曲。钢琴主题乐句反复再现,与不断插入的乐队相呼应,这种灿烂辉煌的插入方式甚具莫扎特的方式。




 
▲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激情澎湃与梦幻相结合,深得古典乐迷喜爱,也是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常用曲目。最喜爱的演绎,远的鲁宾斯坦不说,近的还是属于在肖邦大赛上成长起来的钢琴家,特别是在他们刚出道时弹奏的声音,是当作珍藏级别的,大概是由于演奏家与肖邦创作钢琴协奏曲时的年龄相仿吧,更能表现出年轻人的单纯和浪漫情怀。1960年波利尼在肖邦钢琴大赛上夺魁后马上录制了这部协奏曲,一举成名。此时18岁的波利尼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奇怪的是,年老的波利尼,他的演绎尚能带有年轻人的激情和细腻,曾使我反思过自己是否有对第一钢协的“青春情结”?1965年阿格里奇的演奏果断利索,决绝铿锵,当然还有一丝微妙的雌雄同体的气息,表达出波澜的浪漫情怀。青春多么短暂啊,回看2000年还是18岁的李云迪在肖邦大赛上的演绎,可以说是我最喜爱的版本。那时,李云迪略为紧张的表情言于表,初出茅庐的青涩透露了浪漫主义时期的肖邦风格,激动中的惴惴不安,指尖诞生清丽纤细之音,可以用既强大又脆弱来形容。他的演奏,一位令人尊敬的导师说,“李云迪是属于中世纪神学院里的那种“哲学沉思”与“美学漫步”型的钢琴家,不炫技但却流畅无比,又具有浪漫派诗人的性格,总之,是一个肖邦式的钢琴诗人。”希望李云迪珍惜一切的来之不易,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感悟和长足的发展!


 
▲ 李云迪

感触生命的流动,在古典音乐里更是有深刻的体会。音乐有时仅仅是一种感觉,属于转瞬,属于从前,属于遥远。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去利沃夫,毕竟它存在着,安静、纯洁如一棵桃树。它在每一个地方”,让我们看到一种跳出凡尘的美。而肖邦,我直接把他当做波提切利画下的天使。表情忧郁的美男子,因为西方传统的“四体液”理论认为黑胆汁质,也就是忧郁气质是一种艺术创造的气质。拥有天才的美男子,他的音乐有着丰富的层次,柔和的色泽,那种纯美中的激荡和凛冽,一直绵延在无数人心中。

 

出处:莫敏妮 古典音乐(公众号)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7-10-13 (
微文周刊 2017年第41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