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每一位大夫,都是半个书法家!

2017年春隐逸二百余年的清朝嘉庆年间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怪症汇纂》手稿中,记载了近千种偏方秘方,所涉病症甚至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类疑难杂症,总价值逾两亿。


人们不禁会问,现代医生动辄丢给病患一纸不知所云的药方,不一定能药到病除,反倒可能坑害了病患的血汗钱。那么古代中医药方手札为什么这么值钱呢?其实刨去千剂秘方的巨大医用价值,娟秀的手札本身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医药方手札更能自然灵动地不同时代医者相同的人文情怀和悲天悯人,可谓寸纸之内见洞天。

这些手札信手拈来,真草间出,映带匀美,笔意婉转停匀,妍润多姿,表现了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试想病患将手札捧在手中,对于病痛的恐惧,顿时好了大半!


 民国老中医手抄古籍

其实传统中国文人除了精于琴棋书画之外,都具有基本的医学知识。学医的常听老师挂在嘴边:“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其中,字写得好是第一要紧的事情。有些病人,先看处方、病历写得好不好,来判断医生水平高不高。

历代名家书写的方药字幅,很多都是书法史上的不朽杰作:


▲ 王献之《鸭头丸帖》

 苏东坡《覆盆子帖》局部

▲ 张旭《肚痛帖》

而许多名医同时也擅长书法。如,陶弘景以传世名著《本草经集注》享誉医林,又以“大字之祖”的《瘗鹤铭》流芳千古;傅青主精于中医妇科,又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何鸿舫“不独医林仰宗匠,即论书法亦传人”,不胜枚举。

 清或民国-老中医手稿本[丸散膏丹药酒]配方秘方

中医药方手札因病因情而生,虽然在初创时无意为书法“作品”,但其“无意”在审美意义上恰恰暗合了大美产生的必备因素,比其他意义上的书法尤其是当代因美而生的在下笔前就增添了太多附加值的“创作”更能称之为真正的书法作品,因为它除了具备书法创作的一切技法、情感、审美,是书者自身的学养、气质、胸襟、意趣的厚积等要素外,最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自然”,是医者即时情境的真实表达。


书家中的陆维钊、诸乐三、张宗祥,以及国学大师马一浮,也都旁通医术,他们亲手开的方子,让人耳目一新了:


 陆维钊方

▲ 张宗祥方

 诸乐三方

 马一浮方

值得一提的是,陆维钊先生的药方手迹世间仅此一件,极为难得;马一浮先生精通多门学问,看病自然也在行;诸乐三先生以书画名世,而他本人就是中医科班出身的。

那么纯粹的中医写的书法又如何呢 ▼

 清昆山名医潘道根方

精美的花笺,娟秀的字迹,配以实用的处方,药材间的留白,篆刻的提示语,虽无意安排,却成了章法多变的书法小品,着实耐看。

 民国杭州名医何公旦方

 民国杭州名医詹子翔方

他们虽不以书法名世,但我们仍不禁对其“书作”肃然起敬。

 浙江名医宋光济方

 浙江名医马莲湘方

 老药铺印章

这些名医都有良好的书法功底,字体多以行楷书为主,美观大方且清晰易读,因此也得以保存至今。

黄宾虹曾提出“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法,不但足以养中华民族,且能养成全人类的福祉寿考也!”。所以观人品看酒后,看书法看手札。中医药方手札之美,在古朴中透露出娟秀,洋溢着医者对于病患的无限关怀,是值得我们不断发现和传承的古典之美。

- 出处:书法第一网

栏目:书画
2017-08-11 (

更多浏览
画画,是一生最长情的陪伴
世界著名油画作品大展示
他从渤海、黄海、泰山、一直画到新疆大漠
俄罗斯女画家人体之美,香艳至极,欲拒还迎更显风情!
京剧与国画的结合,美轮美奂...
丁辅之,46岁画画,无师自通,开创天下第一名社,影响几代国人
梵高41幅自画像,最后一幅看着看着就哭了
倪瓒 | 千百年来,他的画无人能仿
小心!八大山人是个有毒的画家
来自明朝书法大咖的信
范曾老师刘凌沧的仕女作品
法国19世纪风景画家尤金 · 布丹是“印象派之父”莫奈的启蒙老师
富有表现力的油画,美国艺术家雅各布·德恩
人物·英国George`Dunlop`Leslie油画作品
放大看她的花朵,笔触自由随性,好优美!
法国洛可可画架和壁画画家Jean·François·de·Troy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首页 搜文
 微学24小时网   所属副刊:综合微文   
微文24小时   m.wx24.cn

联系E-mail:wx24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