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神作一生颠沛流离,毁于战火,如今终得复原

王羲之《游目帖》又名《蜀都帖》摹本墨迹,草书,纸本,11行,102字。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毁于火。

《游目帖》除了帖子正文,右起首写着“得之神功”四个大字,这是乾隆题写的跋(注:跋指题写于书卷之后的文字),跋的四周盖着乾隆的玉玺。

帖子上首留白处,有“贞观”二字,这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印章,另一页上两跋之间印有“皇六子”和“恭亲王”两印,乃是道光皇帝死前谕封的皇六子奕之印。尾处另有日本汉学家内藤虎于1933年题写的新跋。这些历史的印记分明在表明,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将相,都曾经与这个帖子有不解之缘。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游目帖》颠沛流离的传奇“一生”。

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广岛。三架飞机飞过广岛上空。8时15分,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爆炸,火球迸出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八倍的辐射热,在爆炸中心1.6公里半径内,钢架软瘫,混凝土化为齑粉,砂子熔结为玻璃体,树木变成焦炭,人体化为灰烬。爆炸三分钟后,天空中落下黏腻乌黑的辐射雨,带来致命的核尘。

住在广岛的安达万藏一家,被政府提前疏散,逃过一劫,却来不及将仓库里储存的物品带走,《游目帖》就在其中。

《游目帖》经历了中华帝国最辉煌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在清末,它的命运如同这个民族一样苦难深重,流落异国他乡,最终在以原子弹爆炸为标志的二战终结篇中留下了最后一个身影。

这幅曾经在京城的楼阁殿宇中存放,被无数人守护、观赏、临摹、觊觎的作品,同清王朝保存的众多文物一样,由京城流向天津、上海、广州,再由这些港口漂流到日本、美国和欧洲,它们的主人也由留长辫穿长衫的中国仕人变成西装革履的欧式上流人物。义和团期间,它流出北京恭王府,被日本商人收购,流入日本后,又被广岛的安达万藏氏购得。

1913年4月9日,日本京都的文艺界人士举行了“兰亭诗会”,纪念东晋永和九年癸丑(公元353年)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盛会。到会人士纷纷拿出收藏的珍品公开展览。安达万藏也带着他的《游目帖》赴会,当这幅帖子在桌上摊开时,全场震惊。来自中国的学者王国维、罗振玉当时也应邀到场。

然而,这是《游目帖》有据可查的最后一次在公众中露面。

然而,2007年的这一天,它以一种现代高科技的形式获得重生。经过文物出版社的文物复制专家赵力华和他手下四五个年轻人一年多的反复试验,《游目帖》最终得以原样复原。让现场专家感到惊讶的是,帖子上墨迹深浅、印泥疏密,甚至污渍、老旧之处都栩栩如生。书画鉴定家傅熹年观看之后说,《游目帖》“起死回生”了!

释文: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此信札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中表达了王羲之对西土山川奇胜的向往。 周抚,字道和,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原籍汝南安成,后移家浔阳。永昌元年(322年),为王敦爪牙。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失败,周抚等逃入西阳蛮中。太宁 三年朝廷大赦。咸和初(326年)周抚为王导所用。兴宁三年(365五年)六月卒于益 州刺史任上。王羲之与周抚关系亲密,多有问讯。

此帖书法妍美而不柔媚,矫捷而不轻佻,求雄强而不强作怒张,得巧妙而不矜持 造作。明方孝孺称赞云:“《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 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 出处:搜狐 / 月雅书画

栏目:书画
2018-11-07 (

更多浏览
范生福笔下的老上海风情画
娄师白精品36幅,美极了
他用毛笔画舞蹈,太美了!
西方19世纪的花园风景油画作品欣赏
油画大师笔下100位优雅女性
德国女画家油画作品欣赏,色彩丰富,光影生动
碑帖欣赏:《奉命帖》《都下帖》《新恩帖》《三帖卷》
乌克兰Pryadko.Yuriy油画作品欣赏
美国印象派大师穆尔豪普特的风景油画作品欣赏
锦鲤,太美了!心想事成,连年有余!
吴昌硕画人物,格外有味道
闺秀丹青,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美女们
他的画饱含深情,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被打动
清代宰相董诰书法对联欣赏
瑞典画家油画笔下的北欧乡村景象
丰子恺艺术里的儿童世界
首页 搜文 留言
 微学24小时网  所属副刊:综合微文   
微文24小时   m.wx24.cn